1、武夷山自然地理狀況
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變質巖系,中生代的火山巖、花崗巖和碎屑巖。在中生代晚期,武夷山發生了強烈的火山噴發活動,繼之為大規模的花崗巖侵入,已發現本區有豐富的火山機構,為典型的亞洲東部環太平洋帶的構造特征。
白堊紀晚期的紅色沙礫巖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體。中生代的地殼運動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。告性對武夷山地貌發育也很明顯,在西部地區,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基本是由堅硬的凝灰熔巖和流紋巖等構成。而東部紅色砂頁巖地區則往往發育有較寬的谷地和盆地。所以武夷山豐富的地貌類型是地質構造、流水侵蝕、風化剝蝕、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的結果。
武夷山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山脈北段東側,距武夷山市城南15公里,典型丹霞地貌面積54.44平方公里,占總面積的88.76%。紅層丘陵2.77平方公里,占4.52%,老年期丹霞地貌及紅巖為基座的河流階地4.12平方公里,占6.72%,主峰“三仰峰"海拔729.2米。
武夷山丹霞地貌大約在7000萬年至1億年前的晚白堊季期間形成,經構造運動間歇差異性抬升和河流侵蝕切割作用,形成現今峰巒起伏、溝谷相間的特殊地貌環境。由于特殊的地質構造,造就了武夷山三十六座奇峰、九十九座怪巖,九曲溪水迂回環繞其間,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帶,分別有“茶樹品種王國”和“野生動物博覽園”之美稱,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“人與生物”保護圈,是世界自然、文化雙遺產地。
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位于武夷山、建陽、光澤三縣(市)交界處,南北長52公里,東西寬22公里,方圓570平方公里。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,其中1500米以上的有112座,2000米以上的有7座,主峰黃崗山2158米,是武夷山脈最高峰,號稱“華東屋脊”。由于山勢陡峭,群峰林立,既擋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裝,又截留了海洋的溫暖氣流,使這個地區常年云霧繚繞,雨量充沛,氣候溫濕,屬于典型的中亞熱帶。
武夷山區平均海拔650米,有紅色砂巖風化的土壤,土質疏松,腐殖含量高,酸度適宜,雨量充沛,山間云霧彌漫,氣候溫和,冬暖夏涼,峰泉終年滴流不絕。
范仲淹說過:“溪邊奇茗冠天下,武夷仙人從古栽”,武夷山的茶樹品種極其豐富多樣,都是野生于武夷山山巖溝壑之間的實生苗茶樹,這些實生苗茶樹統稱菜茶,是武夷山茶樹有性群體品種。武夷菜茶形態千姿百態,也就是這些千姿百態的野生山茶種,造就了武夷山豐富多彩的茶樹種質資源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武夷"碧水丹山”之仙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,同時也成就了武夷巖茶“千茶之王”的至尊地位。世界聞名的大紅袍,就生長在典型丹霞地貌地質結構的武夷山九龍窠天心巖的半巖之上。
歷史上武夷茶的生產經營錯綜復雜,茶葉品名爭奇斗艷。僧侶道士對茶樹研發培植,名流雅士對茶學茶藝深入探究,富商大賈介入種制追逐茶利,官府大吏干預保護。
2、武夷巖茶土壤劃分法
按產地不同劃分為正巖茶、半巖茶和洲茶。
陸羽在《茶經》中稱:上者生爛石、中者生礫壤、下者生黃土。武夷山茶衣就是利用了武夷山內各巖山的巖凹、石隙等地,沿巖邊砌筑石岸,構筑成“盆栽式"茶園奇特景象,按“上者生爛石”所稱,這些“盆栽式”茶園均處在火山礫巖、紅砂巖、頁巖、流紋巖等風化后組合成的爛石與礫石壤上,土質疏松,呈弱酸性,透水性好,富含茶樹生長所必需的宏量元素、微量元素及礦物質。簡單來講,所謂的巖茶其茶樹主體必須生長在被風化后的巖石壤中,一般這種風化巖為礫石巖。而生長在土壤中的茶樹雖然是屬同一品種,嚴格的講不能稱之為巖茶,因為巖石壤與土壤中所含的礦物質、微量元素不同,茶叢在不同的環境下所吸收的化學成分就不同。
巖石壤中富含礦物質,而土壤中礦物質含量相對差些,在不同山場生長的茶樹加工出的茶葉在口味上存在著很大差異。生長在巖石壤中的茶具備強烈的“巖韻”,而生長在半石壤半土壤中的茶其“巖韻”較弱,如果茶樹生長在離巖山較遠地方的土壤中,則基本是有香無韻。
武夷山正巖區的土壤大部分為風化爛石礫壤,且壤土深厚,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,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,凡是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茶樹才可稱為正巖茶,等級也最高。
3、茶樹生長環境劃分方法
(1)正巖茶:
亦稱巖上茶、大巖茶,是指茶樹的主體生長在多種風化巖壤中的茶,主要生長區域為三坑二澗以內,即“慧苑坑、牛欄坑、大坑口、流香洞悟源潤,”在這里生長的茶樹品質最高,巖韻最足。
(2)中巖茶:
指生長在武夷山“三坑二洞”以外,九曲溪(風景區)以內的各大名山、名巖上的茶樹。茶樹主體的生長環境以礫石風化巖壤為主,這些地方產出的茶品質特優。中巖茶是過去的分類,目前已無此分類法,現在的“中巖茶”已經劃分到正巖茶范疇內。
(3)半巖茶:
過去也有稱“巖下茶”,是指生長在巖山底部(山下茶)、巖下邊緣及丘陵地區所產的茶。茶樹主體生長環境一般是以半土半石壤結構的壤土為主,有的茶樹雖然長在山上,卻由于土壤屬半土半巖結構,也歸半巖茶范疇。而現在半巖茶所指的是在武夷山丹霞地貌以內,風景區以外區域生長的茶樹,主要區域為星村、企山一帶,其土壤環境是風化巖和土壤的混合體,這樣的茶從品質及“巖韻”等方面上都遜于"巖上茶”。
(4)洲茶:
亦稱“溪邊茶”,指生長在武夷山沿崇陽溪、九曲溪兩側的砂洲地或路兩邊種的茶,生長環境基本是以“土質或砂壤”為主,所以巖韻較弱,品質更遜一籌。
(5)外山茶:
是指武夷山丹霞地貌區域以外,如建陽、政和、邵武等地區茶育,利用武夷巖茶的制作工藝而加工出的一種茶葉,這種茶雖香卻不具有巖韻特征。
版權聲明:本文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聯系刪除。
微信號:13859366756 | QQ號:5131798 |